二、Part3特征粒度结果
1、结果类型: 测量结果的量纲,激光粒度仪的测量结果为体积(质量)分布,测量数据经过换算也可以得到个数分布,面积分布等,但是按照行业的习惯一般都采用体积(质量)分布。
2、d(0.10),d(0.50)等:等同与Dv10,Dv50或D10,D50以及d10,d50等,ISO13320国际标准推荐表示方法为X10,X50,上述表示方法为同一种含义,此参数目前国内写法混乱,各厂家和文章的写法不一,而且还没有一个统一的,正式的中文名称,笔者暂且命名为区间累积径,下面的解释以d(x) 表示方法为准,其它的表示方法类同。
如果d(x)=D,首先x为百分比,D为颗粒的粒径,对于激光粒度仪的测试结果,一般为微米,它的含义可以理解为:在此样品中,所有颗粒粒径小于D的颗粒的体积(重量)占总颗粒体积(重量)的x%,在上面的表格中,d(0.97)=358.995μm,它的含义就是在此样品中颗粒粒径小于358.995微米的颗粒的体积(重量)占总颗粒体积(重量)的97%,那么大于358.995微米的颗粒的体积(重量)占总颗粒体积(重量)的3%。
3、比表面积:该样品的比表面积值(推算值)。如果已知颗粒群的粒度分布数据,就可以计算出该颗粒群的比表面积值,该计算结果只有在颗粒群中的所有颗粒都为球形,且无孔的条件下,计算出的比表面积值和使用专用的比表面积测定仪测量出的值才具有的可比性,但是,自然界中的颗粒或者人工生成的颗粒,很难满足上述的条件,因此该参数只具有相对的参考价值。
4、表面积平均径D[3,2]:该样品的面积平均径,或者索太尔平均径、面积重量平均径、比表面积平均径,其计算公式为: 或者,就是颗粒群中所有颗粒的总体积除以所有颗粒的总面积就得到了面积平均径,可以理解为:用一个由单一尺寸颗粒(其直径为D[3,2])组成的新颗粒群来替代原来的颗粒群,新颗粒群的总体积(重量)和总表面积与原来的颗粒群相等。
5、体积平均径D[4,3]:该样品的体积平均径,或者质量平均径、体积重量平均径,其计算公式为: 或者。 |